🚩數位廣告好洗腦,爸媽一起來把關!🚩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讓孩子看電視或使用Youtube等媒體的習慣呢?會和孩子一起看嗎?還是讓他們自由轉台或點選影片呢?
在現代社會,科技已經變成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份,電子媒體和各種線上資源提供大量的資訊,如果妥善使用也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不過如果我們陪伴孩子看有線電視卡通台或幼幼台,或是跟他們一起瀏覽Youtube,可能會驚覺:「哇!廣告怎麼這麼多啊!😲」這些自動播放的廣告直接進入觀眾的腦海,想逃也逃不掉,就算是用Kidstube篩選「適合兒童」的節目,許多還是有明顯的置入性行銷,甚至直接示範玩玩具給小朋友看。
之前每次小樹和松果看到這些廣告,就會吵著要買裡面介紹的玩具。我發現這些鎖定孩童的廣告是在利用孩子尚未成熟的判斷力和較難克制欲望的特徵,所以我後來索性使用付費的影音平台讓他們看特定的卡通(以避開廣告),一些線上教育資源也選擇付費方式來除去廣告。
👉美國兒科醫學會在2020年七月發表文章呼籲家長和政府重視數位廣告對孩童和青少年的影響(PEDIATRICS Volume 146, number 1, July 2020:e20201681)。除了顯而易見的廣告以外,社群媒體、網站和搜尋引擎可能利用搜集個人資料、使用習慣和個人喜好等資訊,來提供客製化的廣告。這些個人資訊往往涉及孩童隱私,家長應該要有戒心。有些廣告以互動式遊戲或給予獎賞的方式吸引孩童,兒少的警覺心不足更易受到影響。
廣告除了造成小朋友吵著買東西以外,還有不利於健康的負面影響:
🔶 零食和飲料廣告可能使孩童攝取過多高卡路里、不健康的食物,造成兒少肥胖
🔶 增加青少年菸品和電子菸使用:雖然菸品不能在電視上廣告,但菸品和電子菸廠商利用社群媒體、影音平台對青少年進行置入性行銷
🔶 增加青少年飲酒和使用大麻的機會
🔶 主導青少年對體態、膚色、文化、審美的價值觀,從而選擇相關產品
那麼身為家長,應該怎麼幫孩子把關呢?
✅ 遵守合理的數位媒體使用原則:兩歲以下的孩童儘量不使用數位媒體,2~5歲孩童每天使用不超過一小時,不使用時應關閉數位媒體。
✅ 選擇高品質、適齡、少廣告的節目,並且和孩子一起觀看、一起討論
✅ 遇到廣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討論廣告的內容以及廣告的意圖,幫助孩子建立理性判斷的能力
✅ 在孩子會使用的數位裝置建立適當的隱私權設定
✅ 如果孩子已經開始獨立使用數位裝置,一些監看軟體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下載了什麼、瀏覽了什麼、和哪些人聯絡。當家長對孩子使用數位媒體的方式有疑慮時,可以和孩子開放式的討論。
當然讓判斷力還未成熟的兒童遠離數位廣告的洗腦,最重要的角色還是來自於業主本身的良知與完善的法規規範。但是當外面的世界還是危險的,我們只能幫孩子建立好堡壘、幫他們做好準備,再來面對這個複雜的數位世界。💪